简体版 | 繁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县教体局 -> 最新动态 -> 正文
践行为学精神 传承端淑家风
来源:丹棱县教体局 发表时间:2019-05-10 17:21 【字号:  


事在人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

2017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引用了丹棱乡贤彭端淑的名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分吗?只要肯做,即便困难的事也会变得容易;如果不做,即使容易的事也会变得困难。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难易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二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躬行实践就是化难为易的过程。此句劝人强学力行,并寄望后辈继承发扬“事在人为”优良品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事在人为”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彭氏家风——又一笔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彭端淑与李调元、张问陶被誉为“蜀中三才子”,彭氏是丹棱望族。清初至乾隆二十六年100多年间丹棱全县文举9人全部出自彭家,武举15人有14人出自彭家,文武进士7人全部出自彭家。而彭氏三兄弟端淑、肇洙、遵泗的成就更为突出。可见良好的家风,对个人的成长有多么大的影响。彭端淑的外祖父《逐庵王公传》:“崇实黜浮,又宜力学” 便概括是他们的优良家风。彭氏家风有许多值得挖掘的地方,如彭端淑遗训:“惟忠惟孝、克勤克俭”,还有他为官为政与廉洁方面思想都有不少精华,教育者,侧重于他激励青少年成长方面的内容。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好的家风家教是最好的传家宝。彭端淑及其兄弟的成才,离不开祖父辈的谆谆教诲。祖父彭万昆,号玉吾,明崇祯朝例贡,清顺治简州(今四川简阳市)判官,以勇著军,功授都督佥事,坚辞不就。追封为奉直大夫、怀远将军。父亲彭珣,康熙朝贡生,悉心采集《周易》。外祖父王廷诏精通儒术,长于经史典籍,后为夹江县漹江书院主讲,为彭氏三兄弟传授读书之法和作文迷津。

彭端淑自幼聪颖,“生而颖异,十岁能文”,又非常刻苦,与彭肇洙、彭遵泗读书紫云寺,互为师友达六年之久。更是珍惜时间,“夜课燃明灯,旭日临窗前”。彭端淑是著名教育家,总结出很多教育经验。特别是他告诫青少年要珍惜春华好时光的《懊恼词》流传甚广。

(保存下来的彭氏祠堂匾额——敬宗收族)

(紫云寺遗址)

(重建的桂香阁)

端淑小学——秉承彭端淑“为学精神”

以先贤命名的端淑小学,由县级财政全额投资6000万元建成。今年9月,将迎来丹棱第一批学子,倍受社会各界关注。新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高起点毋庸置疑,人们对学校办学理念和未来的发展寄以希望。学校将秉承彭端叔“事在人为,为而不难”的为学精神,从彭端淑为学、为人、为官的经历和著述中获取智慧,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赋予学校文化更丰富的时代内涵。在校园环境设置上体现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提出的办学理念是:端于行,淑于德。校训是:为学—为人—为天下,为学精神会在这所全新的学校永久传扬。

践行为学精神——教师在行动

在汉代,与都江堰一样伟大的工程是文翁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批官办学府。其中有着1800年悠久历史的石室中学,清代名为锦江书院,丹棱乡贤彭端淑300多年前在这里担任主持20多年,“鳞萃蜀学,比于齐鲁”,将蜀地的文化教育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在锦江书院惦念着家乡,回忆少年求学努力,在《寄仲尹》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光阴如过客,回首六十年。”“忆昔方弱冠,读书紫云巅。”

2019年春,丹棱县教师借力国培计划,以“大雅名师工作室”为引领的“种子教师”团队走进石室中学天府校区,进行为期10天的跟岗研修。他们实地考察育人环境,感受校园文化氛围。看到学校的墙角处,走廊上书香四溢。校园文化无处不在,润泽心灵,被石室中学良好育人环境吸引。他们深入课堂,像影子一样与指导教师面对面交流,通过聆听,观摩后的互动评课,学习有效的教学方法。

取经回丹后,开展了两轮集中培训,通过同课异构等方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举办示范课、专题讲座近百节。何静在眉山市小学数学赛课中荣获一等奖,“大雅名师工作室”团队,送教到宝兴县受到好评。

传承端淑美德——我们在路上

彭端淑家乡的双桥中学,在师生中大力传扬为学精神,学校树起了标致性的“为学”巨石。编写了《走近端淑》校本教材,通过展板、板报等,让乡贤品德行为植根于学生心中。

双桥小学作为眉山市唯一的成员单位,加入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校门充分体现为学精神。学校着力打造书香校园,老师带动学生、学生带动家长,形成了浓厚的阅读氛围,受到各界的赞誉。

城区小学在经典诵读活动中,以《朝霞万丈夕阳美·时光匆匆不可回》为题,将彭端淑的经典《懊恼词》精彩演绎,震撼心灵。不要空唱“明日歌”,也不要“白头方悔读书迟”。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了珍惜美好时光,莫负年华。

盛年嬾读书,头白方知悔。

千卷列我前,浩瀚同沧海。

览之未盈篇,精气已先馁。

记一不记十,焉知性灵改。

感此心如擣,立身苦不早。

长安诸少年,魂丽骋奇藻。

富贵俯拾遗,意气凌青昊。

而我复为何,陈迹穷搜讨。

缺月无重轮,春华不再好,

我才本就衰,人情方厌老。

寄语后来人,慎勿歌懊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