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丹棱县按照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的总体部署,切实把抓粮食产业发展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坚持以政策为引领,以项目为支撑,以资产为载体,把全县粮食储备库建设成为了全省一流、全市第一的县级库,开创了该县粮食流通工作新局面。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领导重视,政策引领
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将粮食储备中心项目列入全县重大民生工程,成立由分管县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项目建设和拆迁安置领导小组。二是政策上积极争取。响应国家“粮安工程”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级粮食产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2600万元用于项目建设。三是财政上大力保障。县级财政把储备库迁建项目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克服财力紧张,自2011年起,先后安排2000万元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发动企业自筹资金500万元。
(二)坚持规划先行,项目支撑
一是搞好科学论证。先后对项目建设的资金筹措、建设方式、用地选址、建设内容、建设规模以及市场前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做了反复分析论证,并聘请有资质的单位编制了详细的项目可研报告。二是开展专业设计。邀请省粮食工程设计院专家指导,做好中心库布局、功能分工和施工、设备技术工艺设计,做到从实务实、科学决策、合理建设。三是坚持程序合法。项目设计、施工、监理、设备采购等环节全部按相关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做到阳光操作,确保项目建设公开、公平、公正。
(三)坚持发展理念,强化资管
一是树立发展观念。不断强化发展意识、经营意识、规章意识,盘活现有粮食资产,使粮食企业进一步上档升级。二是严格资产管理。充分运用国有资产管理和粮食流通条例法规,管好行业资产,做到不轻易失去一分土地、一间仓储设施,不丢失已有粮食企业,确保粮食行业宏观调控和应急保障有载体。三是加强资产维修利用。共投资380.1万元,按省改标准完成所有危仓老库的维修,在去年省政府启动保护价收购粮食工作中,修复后的仓库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主要成效
(一)城市建设展形象
一是此项目采用“退城进郊”方式进行迁建,契合城市建设整体规划,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味,提高了城市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价值。二是根据该县《大雅堂公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原南门山老库区地块与丹棱名片“大雅堂”进行了整体规划,有利于大雅公园的整体打造和建设。三是迁建后,将原西门城关粮站整体拍卖,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该地或将纳入旧城改造范围,极大有利于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建设形象。
(二)土地经营增效益
采用资产置换方式建成粮食储备中心库后,将西门城关粮站约29亩和南门山粮库约36亩土地进行公开拍卖,其中西门城关粮站拍卖了3145.8万,南门山粮站拍卖了898.2万,该县财政直接收益约4044万。其中,2000万元配套迁建项目,县财政净收益2044万元。
(三)仓储能力大提升
一是建成了5.5万吨仓容和2.2万吨罐容的大中型粮食储备中心库,实现了仓储能力翻番,解决了该县仓容量不足的问题。二是该库现储有各级储备粮近6万吨,储备菜籽油8685吨,创历史新高,为该县粮食应急保障和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进一步推动丹棱粮食产业发展。三是粮食储备中心库占地85亩,内含1000平方米检化验室、日加工油菜籽150吨的植物油厂,日处理稻谷190吨的大米应急加工厂,具有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和省、市储备粮承储资格,成为四川现代粮油仓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