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贯彻《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01号)精神,补齐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短板,确保县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我县强力推动83个重点项目加快实施,打好“强推进+补短板”组合拳,实现了全县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的良好开局。
(一)加大创新谋划力度,补齐储备管理短板。一是深入研究乡村振兴、眉山建设环成都经济圈开放发展示范市等国家及省市重大政策,牢牢抓住项目这个“牛鼻子”,围绕脱贫攻坚、社会民生、交通设施等重点领域,超前谋划了102个具有较强前瞻性和可实施性的基础设施类项目,总投资超60亿元。二是根据国家和省市开展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工作要求,制定我县补短板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建立三年滚动投资计划项目库,完善滚动接续机制,助力全县重点项目接续转化实施。
(二)主抓重点项目推进,补齐基础建设短板。一是围绕交通、市政、环保等薄弱环节,加快推进投资30亿元的国家乡村公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预计2019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超15%。二是制定全县重点项目、投资指标总体进度“作战图”, 挂图作战、任务上墙、工期到月、节点到天,确保项目投资进度不滞后,形象进度不落后。三是每月梳理汇总《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统计表》,实行重点项目“一月一督查、季度一考核、半年一通报”督查考核机制,让各项目责任单位明确责任,增强紧迫感,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三)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补齐政务服务短板。一是实行“红色代办员”制度,建立审批服务“一窗进,一网通办”工作机制,理顺审批环节,开辟重点项目绿色通道,简化程序,即到即办,促进项目快速落地。二是推进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模拟审批”制度,通过激活模拟审批“时间差”,实现从项目立项到开工建设50天办结。三是协同统计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帮助各项目单位完善入库资料,做到“一站式服务,一站式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