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政风监督员,反腐倡廉走在前;践行职责做榜样,新征程上展形象……”近日,丹棱县齐乐镇作平文化大院内热闹非凡,艺术团成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是党风政风监督员》快板表演。
词中提到的党风政风监督员,是丹棱县纪委监委在各村(社区)设立的监督“新岗位”。
为加强县乡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拓宽基层监督渠道,强化群众监督质效,该县纪委监委运用当地“常住民”身份优势,从“两代表一委员”、优秀志愿者、网格员、退休公职人员、退役军人、退休村(社区)干部、返乡创业企业家、致富带头人、商会成员中选聘优秀党员,担任当地村(社区)党风政风监督员,“面对面”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6月30日上午,经过报名、审核、公示等层层手续后,全县5个乡镇纪委陆续召开党风政风监督员初任培训工作会,50名党风政风监督员正式持证上岗。
要发挥好党风政风监督员“触角”作用,如何开展工作是关键问题。为此,县纪委监委出台《丹棱县村(社区)党风政风监督员管理细则(试行)》,从工作职责、工作方式、工作制度和工作纪律上做出了要求,确保能充分发挥党风政风监督员“信息员”、“宣传员”、“风评员”的“三员”作用。
“党风政风监督员有列席会议、查阅资料、现场监督、走村入户等工作方式,可以对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惠民政策落实等重大事项进行监督,相当于把纪检监察的监督触角延伸到了基层最‘末梢神经’。”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陈鸣明介绍道。
“经核实,部分农户反映没有施用过有机肥,也没有在这个花名册上签过字、按过印,但是上面有他们的名字。”宿场村党风政风监督员王文华在发现承包人提供的施用有机肥花名册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后,将该问题反馈镇纪委,督促村组干部进行整改。
截至目前,50名党风政风监督员参加或列席村(社区)“两委”会议、村(居)民会议、村(社区)“三会一课”29次,通过入户走访、深入田间地头等方式宣传惠民政策56次,开展监督检查43次,收集问题诉求和意见建议26个,有力推动了监督向基层延伸。
“党风政风监督员协助乡镇纪委开展监督工作,既能有效破解乡镇纪委在‘熟人社会’监督难的问题,又能充实一线监督力量。”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村(社区)党风政风监督员队伍建设,邀请县委党校教师、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集中授课,不断提高党风政风监督员监督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