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背景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及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健全完善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响应工作机制,确保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减缓和降低污染影响,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公众健康,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优化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的指导意见》《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及减排措施〉补充说明的通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0年修订版)〉的函》《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办法》《四川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四川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眉山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丹棱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眉山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主要包含总则、组织指挥体系、监测、会商与评估、预警分级、应急响应措施、保障措施、附则等七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总则,从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预案体系五个方面做了阐述。
第二部分为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从组织指挥体系构成、县级有关部门(单位)职责二个方面做了详细分析。
第三部分为监测、会商与评估,从监测、会商、评估三个方面做了明确要求。
第四部分为预警分级,将重污染天气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分为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三级。
第五部分为应急响应措施,从基本响应、响应分级、总体要求、三级预警(黄色)应急措施、二级预警(橙色)应急措施、一级预警(红色)应急措施、沙尘、山火、国境外传输等不可控因素造成的污染天气应急措施七个方面做了进一步说明。
第六部分为保障措施,从组织保障、人员保障、资金保障、物资保障、信息保障、技术保障六个方面做了细化。
第七部分为附则,从监督检查、责任追究、预案管理三方面做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