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487920708/tjj/2021-0000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日期: | 2021-07-29 |
发布机构: | 丹棱县统计局 | 文号: |
今年上半年,县委县政府继续坚持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战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实现了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9634元,增速10.9%,增速居全市第二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0785元,增速13%,增速居全市第四位。
居民收入情况
(一)收入增长农村快于城镇
上半度,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0785元,增速13%,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9%)高2.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速13.5%,比城镇居民消费支出(9.9%)高3.6个百分点。一方面表明农村居民收入受疫情影响小于城镇;另一方面,在各项政策措施推动下,农业生产经营稳定,农民外出务工有序,农民收入反弹较城镇收入快。
(二)四项收入全面快速增长
1.工资性收入贡献最大。今年以来,全县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恢复向好,制造和服务行业对劳动力需求回升,城乡居民就近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工资性收入涨幅明显。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271元,同比增长15.3%,较去年同期增速上升9.2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上升6.1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贡献率达45.5%;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9594元,同比增长13.4%,较去年同期增速上升8.8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上升3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贡献率达58.8%。
2.经营净收入稳步回升。去年同期消费市场需求冷淡,大部分商铺较长时间暂停营业,休闲、观光等乡村旅游业也损失严重,城乡居民经营净收入增速明显放缓。而今年以来,通过减税降费、发放消费券等措施,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居民经营净收入同比实现快速增长。上半年,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5492元,同比增长11.4%,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1.4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收入贡献率达45%;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7927元,同比增长6.8%,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1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收入贡献率达26%。
3.转移净收入助力明显。县委、县政府一系列的惠民政策继续发挥兜底作用,为农村居民增收助力。居民外出务工时间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带动外出务工收入和寄带回收入增长。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699元,同比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1330元,同比增长17.9%。
4.财产净收入快速增长。由于去年停业、歇业较多,铺面、机械租赁受影响,加之收入减少存款降低,储蓄投资理财均不理想,今年,各类商铺全面经营,利息、红利和租金等收入增长较快。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323元,同比增长14.9%;城镇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783元,同比增长13.1%。
二、居民消费增长情况
今年以来,全县坚持实施消费升级行动,大力开展假日促销、夜市经济、乡村旅游,积极做好市场拓展,千方百计挖掘消费潜力、持续激发消费活力,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速明显回升。
(一)城乡居民消费实现同步增长
今年以来,疫情影响减弱,居民消费预期明显增加,消费潜力得到释放。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收入实现同步增长,人均消费达8428元,同比增长13.5%,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1.3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提高7.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达12350元,同比增长9.9%,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0.7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
(二)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消费亮点突出
一方面,去年同期疫情对居民文教娱乐消费影响较大,该项支出降幅达到10%以上,今年疫情影响明显减弱,文化娱乐场所逐步开放,节日期间电影院、就近旅游、乡村一日游人气高涨,带动居民文化娱乐消费补偿性增长;另一方面,居民医疗保健意识增强,消费支出增长明显。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支出549元,同比增长17.9%;人均医疗支出695元,增速11.3%;城镇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支出976元,同比增长12.5%;人均医疗支出568元,增速12.6%。
三、制约居民收入增长因素分析
(一)农业经营效益有所减弱
由于2020年生猪价格高位运行,“价格红利”持续释放,而今年随着生猪产能恢复,生猪收购价格同比大幅下跌,仔猪饲料兽药等成本上涨,综合因素导致目前一头肥猪出栏约亏损近千元,农村居民农业经营尤其是牧业经营效益减弱。同时,今年“丹棱橘橙”受市场和霜冻影响严重,价格同期严重缩水;李子价格也比往年下降严重,蜂糖李往年收购价在10元以上,今年仅约6元,价格低迷致使本地果农和电商收入增长严重受限。
(二)财产和转移收入增长亮点不足
一是现阶段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率高,收入中可用于储蓄的部分有限,且由于居民投资意识不强、投资渠道狭窄,利息收入增长缓慢。二是全县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缺乏组织、管理和经营型人才,优势产业项目难找,配套政策支持力度不强,集体经济效益难以发挥。三是部分涉农补贴和生活性补贴标准和范围的基本定型,政府财政增加转移性支出有限,城乡居民转移净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难度加大。
住户调查基层力量仍然薄弱
一是乡镇统计员更换频繁。今年,三个抽中乡镇中已有两个乡镇换了统计员,有的统计员身兼统计、安全维稳、征地拆迁等几项重要工作,老业务繁重,新业务不熟悉,严重影响居民收支调查走访指导和数据审核录入质量;二是部分辅调员责任心有待提高。部分辅调员由于村务繁忙,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住户调查工作,普遍存在辅调员入户指导记账不及时、记账指导不规范,不能按时提交记账户资料等问题。三是增收材料亮点不足,目前,我县增收材料的合理性、真实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亮点不够突出,没有描述具体的发展措施来支撑增收数据,没突出实质性的增长点。
四、居民增收建议
(一)稳就业,增强居民增收后劲
持续强化“六稳”“六保”工作,抓住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南拓西控和“十四五”规划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争取一批促发展、稳生产、保民生的重点项目,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认真收集农民工就业意愿,主动对接企业用工需求,“点对点”输送农民工转移就业;大力发展和培育重点企业、小微企业,引导和鼓励外出农民工就地就业或自主创业。持续扩大就业规模,夯实增收基础。
(二)促消费,挖掘居民消费潜力
在坚持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特别是精准防控工作的同时,按照“消费促升级”的部署,进一步统筹谋划,继续做好稳市场、促消费工作,着力培育新消费热点,带动交通、住宿、餐饮、零售、文化娱乐等行业加快发展,扩大居民旅游、文化等服务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三)强基础,提升调查基础质量
一是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每季度按时高质量报送增收材料,确保全县的增收举措、增收亮点、增收成效不漏报。二是涉点乡镇要加强宣传,经常深入记账户家中摆家常、算收支,宣传国家记账政策,打破记账户的认识误区,变“要我记账”为“我要记账”,切实提升记账质量。三是辅调员加强业务指导,强化日常走访指导技巧,加强入户沟通,多学、多看、多问,将问题消化在第一线;县统计局将进一步加强平台监控,数据异常及时走访核实,加强数据月度、季度对比分析,提早做好预测预警,在培训走访指导过程中解决记账疑难,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把全县居民真实的收入水平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