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作平今年57岁,是“作平文化大院”的创立者。他自幼患有多种眼部疾病,视力为四级残疾。在旁人看来,视力障碍会让他的生活无趣且孤独,然而,他却将生活过得多彩且热闹。因从小热爱文艺活动,2005年10月,王作平开始改造自家房屋,购买器材、建设文化大院。将自己的家打造成了一个供村民休闲娱乐的地方,并免费向群众开放。
“我很喜欢热闹,初衷很简单,只是希望在家门口就能够有个玩耍的地方。”据王作平介绍,文化大院现面积达到600多平方米,有图书1000多册,书画50多幅,配备了电脑、电视,练舞房、健身房、按摩房等,设有宣传栏、信息栏、大舞台等。每逢节假日,王作平都会积极组织村民参与文化活动。舞蹈、朗诵、舞龙舞狮、快板、小品等表演节目应有尽有,大院内热闹非凡,掌声、欢呼声响彻全村……十多年来,作平文化大院逐渐成了当地的“金字招牌”,像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周边群众。
“以前,村上没什么文化活动,生活很单一,现在文化大院就在村里,家门口就有文化活动,打发自己的业余时间,大家都非常开心。”当地村民王玉琼说。
“我们不是专业演员,但想把快乐传递给每一个人。”王作平告诉记者,爱好写作的他创作了快板、诗歌、小品等作品共130篇。快板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深受大家的喜爱,部分作品还获得市县级的一致好评,被大家称为”丹棱文化才人“。他还鼓动身边有文化特长的残疾人一起参与自己编排的文化活动中,丰富了精神文化,让他们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我希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能成为残疾人和群众打开心扉,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平台和纽带。通过文化活动残疾人能获得精神力量,找寻到自身的意义和价值。”王作平说。眼下,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文化大院里,圆了自己的“舞台梦”。
如今,文化大院不仅仅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舞台、政策法规的宣传点、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点、邻里矛盾纠纷的调解室,还是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是展现了丹棱县大雅家园群众文化自觉与自信。
同时王作平还成立了丹棱县作平文化艺术团、“让爱飞翔”残疾人民间文化艺术团,队员从10几人发展到了如今的近百人,先后创作出多种形式的文化作品150多篇,每个作品都搬上了舞台。快板《众志成诚战肺炎》2020年2月2日在央视晚间新闻播出,在王作平的辛勤汗水浇灌下,文艺队伍越来越大,演出质量不断提高,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人才。残疾人张李鹏自己成立了“华夏夜明珠演艺公司”,罗国安担任了社区干部等等,引领了丹棱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培育了100余支“下得田头,上得舞台”的文旅队伍,培育了文旅能人近千人,文旅“大能人”100多名,文旅志愿者500多人。王作平先后被评为了全国优秀文化志愿者,2024年被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听评为“四川省突出贡献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四川省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