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报道,超过全世界人口的5%,也就是4.66亿人患听力损失,其中包括4.32亿成人和3400万儿童。WHO估计,15岁以下儿童中,60%的听力损失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什么是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环境声及言语声。其程度包括以下几种:
轻度:(听阀26~40dBHL)听谈话声有困难
中度:(听阀41~60dBHL)听大声说话有困难
重度:(听阀61~80dBHL)对着耳朵大声喊只能听到几个词
极重度:(听阀80dBHL以上)对着耳朵大声喊也听不到任何词
听力障碍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对于儿童,则可能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引起儿童听力损失的原因有哪些?
1、先天性耳聋中60%与遗传因素有关。
2、出生窒息、低出生体重、早产和黄疸等出生时的并发症。
3、妊娠期妈妈感染风疹、巨细胞病毒等可导致宝宝出生后听力损失。
4、儿童及青少年期腮腺炎、麻疹、风疹、脑膜炎等感染因素。
5、婴儿期及儿童期患急性中耳炎或分泌性中耳炎等。
6、长时间使用耳机等音频设备或接触其他噪声等。
7、耳部外伤。
8、服用耳毒性药物也是导致听力损失的常见原因。用于治疗儿童感染、疟疾、耐药性结核及癌症等多种药物,具有耳毒性,可导致听力损失。
常见耳毒性药物包括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癌药(长春新碱、2-硝基咪唑、顺氯氨铂),抗疟药(奎宁、氯奎等),袢利尿剂(速尿、利尿酸)等。
儿童如何预防听力损失?
对于非遗传性耳聋:
1、孕前和育龄妇女进行免疫接种,预防风疹;预防孕妇巨细胞病毒感染和梅毒感染。
2、加强孕产妇健康体检及监测促进安全分娩。
3、婴幼儿进行及时、规范的听力筛查,及时发现及时干预。
4、进行儿童中耳炎筛查并配合适当的医疗或手术干预。
5、儿童要按时进行免疫接种,预防麻疹、脑膜炎、风疹和腮腺炎等感染。
6、减少公共场所和娱乐设施的噪音暴露,建议使用耳塞、降噪耳机或头戴式耳机等个人保护装置,科学合理使用。
7、避免耳外伤:如不用指甲或坚硬、不洁器具挖耳。避免向耳内塞异物,避免头部、耳部外伤。
8、禁用或慎用耳毒性药物。
9、高危幼童(如有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患黄疸或脑膜炎等),及早进行听力学诊断检查,并确保及时进行干预。
老年人如何预防听力损失?
我国60岁以上老年听力残疾人总数超过2000万,做好老年人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第一,要防止感冒。
第二,要尽量地避免接触噪声。
第三,要避免药物中毒。
第四,要有规律的生活。
第五,预防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等等。
第六,感觉到自己听力有所下降,请及时进行治疗,进行干预。
日常听力保养
1、预防耳内进水,防止外耳道发炎。
2、谨慎用药,防止药物性耳聋。
3、感冒后或坐飞机后耳朵疼痛要及时治疗。
4、突然出现听力下降要第一时间诊治。
5、远离噪声。
听力筛查
一、新生儿听力筛查
1、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应在专业机构进行听力筛查。
2、听力初次筛查未通过的新生儿,在42天左右进行复筛。
3、仍怀疑有听力障碍者,则在3月龄之前完成听力学诊断。
二、新生儿听力观察方案
1、浅睡眠测试法
婴幼儿刚入睡时(浅睡状态),在两耳侧分别给短暂的敲击声(1秒左右),比如敲击铃铛(敲击其它物体也可以),观察孩子会不会被响声惊醒,或出现眨眼、身体抽动等动作。
2、吸吮喂奶观察法
婴幼儿在喂奶时给一定的声音,最好在宝宝吃得最尽兴时,给短暂的敲击声(1秒左右),正常情况下,宝宝吸奶的节奏或动作会改变基至停止吸奶,有时也会看到眨眼睛,面部和手足抽动等。
3、转头测试法
针对3个月以上的婴儿,让婴儿坐在母亲的膝盖上,给他一个小玩具吸引注意力。另一个人在孩子身后左右两侧分别突然敲玲或摇铃(避免视觉影响),观察孩子是否会去寻找声音。
三、老年人出现听力下降后症状
1、常常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2、面对面交谈时,早期的耳聋患者经常打岔或要求对方重复。
3、打电话时经常要求对方提高音量,听不清楚电话筒里传来的声音。
4、而无论何时,他们自己说话的音量常会不自觉地加大。
5、对于他人之间的交谈,哪怕是近在咫尺也经常难以听准,对话时需别人重复所说的话。
6、常被家人抱怨电视声音开得很大。
7、有些耳聋早期患者和男性交谈时比女性容易,有些则正好相反。
8、高频率(高音调)的声音,像小孩子的声音,鸟叫声等会听不到。
9、有部分病人伴有耳鸣,环境越安静耳鸣越重,后期可出现头晕,精细动作不协调,记忆力减退,办事精力不集中。
助听设备
一、助听器的分类
耳背式助听器、耳内式助听器、完全耳道式助听器、骨导式助听器。
二、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区别
1、助听器它主要适用于中度或重度耳聋的患者,人工耳蜗它主要适用于极重度耳聋或全聋型的患者,或者说是戴助听器没有效果的患者。
2、工作原理还是不一样的,助听器是利用患者的残余听力进行补偿提高,称为听力补偿;工耳蜗是利用植入电极代偿耳蜗毛细胞功能称为听力重建。
3、植入的方式不一样的,人工耳蜗必须通过手术才可以达到效果,助听器患者通过专业的技师佩戴就可以。
三、助听器和耳蜗设备保养
1、要保持清洁:在佩戴和操作助听器前,手指一定要保持清洁、干爽。耳模、耳塞、麦克风防尘罩定期清理更换。
2、应远离热源:绝对不要将助听器放在过热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比如在家中或者停放的车中),也不要放在暖气周围。
3、应避免潮湿,在淋浴、洗澡或游泳之前务必取下助听设备。
4、助听器应放在安全的地方,远离宠物。
5、请使用干燥的软布清洁助听设备(低度酒精、溶剂和清洗液会破坏电子电路)。
6、应请专业人员维修。
听障儿童救助政策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实施落实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眉山市残疾人联合会制定了《眉山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办法》。
一、康复救助对象
0-8岁(不满9周岁),符合救助条件的听力残疾儿童。
二、康复救助条件
(一)眉山市户籍的残疾儿童。
(二)诊断明确(具备相关诊断能力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有条件的区县可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也可放宽对救助对象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
三、康复救助内容、标准和经费使用范围
1、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为听力损失重度以上,配戴助听器康复效果不佳,医学检查无手术禁忌症,双侧耳蜗及内听道结构正常、无蜗后病变,精神、智力及行为发育正常,经专家组评估符合植入人工耳蜗条件的听力残疾儿童植入手术提供一次性补助,补助标准为12000元/人,包括术前检查(复筛)、手术及术后5次调机(含开机)。
2、助听器适配
为精神、智力及行为发育正常,经评估适合符合佩戴助听器条件的听力残疾儿童一次性免费提供2台全数字助听器,同时一次性补助助听器适配、耳模制作、电池购置、一年内调试服务费,补助标准为1200元/人。
3、基本康复训练
提供听觉言语功能训练,运动、认知、沟通及适应性等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内容包括集体课、小组课和个训课,训练时间不少于10个月,每天不少于3小时,补助标准为20000元/人•年。
四、康复救助流程
(一)申请。残疾儿童监护人填写《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申请审批表》,持家庭户口本、诊断证明,向残疾儿童户籍所在区县残联提出申请。代为申请的需提供残疾儿童监护人出具的委托授权书。
(二)审核。由残疾儿童户籍所在区县残联负责审核申请人提交的相关材料。经审核符合康复救助条件的,由区县(自治县)残联填写《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申请审批表》,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安排定点康复机构,核定补助标准并签字、盖章确认。经审核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向残疾儿童监护人反馈。
(三)救助。受助残疾儿童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申请审批表》、《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手册》到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救助。定点康复机构与残疾儿童监护人签署康复救助协议或告知书,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定点康复机构按要求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相关档案资料。
(四)结算。残疾儿童接受康复救助的费用,由定点康复机构向儿童户籍所在区县残联提交《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申请审批表》、《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手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经费结算表》等相关资料,经区县(自治县)残联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下达资金。对已纳入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范围的,应先按照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有关政策规定报销,医疗救助后,再由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给予补助。实际产生的康复费用低于补助标准的,按实际费用给予补助;高于补助标准的,按补助标准给予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