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务之窗 -> 群团部门 -> 县残联 -> 最新动态 -> 正文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亮点解读
来源:丹棱县人民政府 发表时间:2023-09-08 14:49 【字号:  

我国残疾人总数超8500万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达2.8亿,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他们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于2023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定专门性法律。这一法律共8章,包括总则、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社会服务、保障措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分别就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中的亮点进行了解读。

亮点解读

药品生产经营者需提供

无障碍格式版本说明书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完善药品标签、说明书的管理规范,要求药品生产经营者提供语音、大字、盲文、电子等无障碍格式版本的标签、说明书。国家鼓励其他商品的生产经营者提供语音、大字、盲文、电子等无障碍格式版本的标签、说明书,方便残疾人、老年人识别和使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石宏介绍,在立法过程中,考虑到药品说明书上的字如果太小,阅读不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误读了,可能会对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将药品和其他商品进行了区别要求。药品说明书原则上需要提供纸质的大字版,但考虑到药品说明书比较长,提供全文纸质大字版在实际操作中比较困难,因此可以通过扫描方式提供电子说明书等。

“法条中规定的‘其他商品’范围很宽,除了药品之外的商品都在这个范围内,比如和残疾人、老年人生活相关的食品、保健品等。”石宏说。

帮助残疾人、老年人

破解数字化服务

“不会用、不好用”困难

近年来,包括智能手机、互联网应用在内的数字化服务,为很多人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却给一些残疾人、老年人带来了“不会用、不好用”的困扰。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定,国家鼓励新闻资讯、社交通讯、生活购物、医疗健康、金融服务、学习教育、交通出行等领域的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逐步符合无障碍网站设计标准和国家信息无障碍标准。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邵道新表示,目前已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1735家残疾人、老年人常用的网站和手机APP完成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一些地图类APP推出无障碍导航功能,可以帮助残疾人尽量避开台阶、陡坡等障碍物;一些出行类的APP上线“一键叫车”功能,便于老年人独自外出时打车。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一线开展专项调研,进一步摸清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生活背景残疾人和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指导相关单位采取有针对性的改造升级措施。”邵道新说。

助力破解

老年人、残疾人上下楼难题

一些城镇老旧小区楼房由于没有电梯,造成残疾人、老年人上下楼困难,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国家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或者其他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便利。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李峰表示,当前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工作进展顺利,2018年至2022年累计加装电梯8.2万部。截至7月底,今年已完成加装1.8万部。

刘李峰表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目前仍存在加装电梯与高低楼层的居民形成共识难、资金筹措难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此外,还需严控增量,对七层以上住宅要求加装电梯的相关规范进行修改。

推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对人才培养作了专门规定,明确国家建立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领域人才培养机制,并特别提出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开设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建筑、交通运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学科专业应当增加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教学和实践内容,相关领域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以及其他培训的考试内容应当包括无障碍环境建设知识。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维权部主任周建表示,为主动适应无障碍环境建设需要,近些年国内一些科研院所、高校、学术团体等开始优化专业设置,加大课程建设力度。

“随着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贯彻实施,对无障碍专业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周建表示,下一步,中国残联将推动教育、科技等相关部门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支持和鼓励无障碍人才培养,如鼓励专家学者编写无障碍相关领域的教材、推动更多有条件的高校开设无障碍专业等。

对既有的不符合

无障碍建设标准的设施

进行针对性改造,

是否是强制?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院长邵磊:当然是强制性的。这个法律有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就是要编制无障碍的专项规划,这个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牵头负责的。那么编制规划的整个过程,整个目标,以及它的实施,就是要确定年度无障碍改造的计划,改造的内容,以及相关的资金安排。现在我们在城市里发展,叫增存并重,有增量,当然有更多的存量,存量都要做一些空间的优化,结构的调整,这个针对性就是针对这个。那么当然这里边会有难度,会涉及主体不同,会涉及产权不同,会涉及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冲突,这就需要我们充分推动公众参与、社会参与,大家通过协商来解决相关的难题。

如何更加细致解决

“数字鸿沟”

和“服务赤字”问题?

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里强调的一点是,除了现在用高科技的产品,用智慧的产品之外,应当保留现场指导、人工办理等传统服务方式。我们知道代际的差异,我们父母这一代,和现在的“00后”在长成之后成为老龄的这一代是肯定不同的。所以,首先要在使用习惯上符合人们的需求,符合老人的需求。第二,在“数字鸿沟”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手机的交互上,还是在安全技术上,这都是一个立体的、多维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地设置了大字、大的图标,就能够解决的。

来源:中国残疾人杂志社

https://mp.weixin.qq.com/s/GiyBgpzZsrRhgxsQlv7xi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