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身患残疾,心中却绽放着美丽花朵;生命曲折,脚步却始终追逐着梦的方向。眉山积极落实贯彻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等相关精神,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近日,本报推出“残疾人的精彩人生”系列报道,走进基层一线,聚焦残疾人事业生活,用笔和镜头去记录在党委政府关心关怀下,残疾人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去描绘自己精彩的人生。

王作平:打造村里的文化院 圆了村民“舞台梦”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近日,在丹棱县齐乐镇龙滩社区10组的作平文化大院的阅览室中,不时传出了一老一少吟诵唐诗的声音。
老者叫王作平,今年57岁,是“作平文化大院”的创立者。他自幼患有多种眼部疾病,视力为四级残疾。在旁人看来,视力障碍会让他的生活无趣且孤独,然而,他却将生活过得多彩且热闹。因从小热爱文艺活动,2005年10月,王作平开始改造自家房屋,购买器材、建设文化大院。将自己的家打造成了一个供村民休闲娱乐的地方,并免费向群众开放。
“我很喜欢热闹,初衷很简单,只是希望在家门口就能够有个玩耍的地方。”据王作平介绍,文化大院现面积达到600多平方米,有图书1000多册,书画50多幅,配备了电脑、电视,练舞房、健身房、按摩房等,设有宣传栏、信息栏、大舞台等。每逢节假日,王作平都会积极组织村民参与文化活动。舞蹈、朗诵、舞龙舞狮、快板、小品等表演节目应有尽有,大院内热闹非凡,掌声、欢呼声响彻全村……17年来,作平文化大院逐渐成了当地的“金字招牌”,像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周边群众。
“以前,村上没什么文化活动,生活很单一,现在文化大院就在村里,家门口就有文化活动,打发自己的业余时间,大家都非常开心。”当地村民王玉琼说。
“我们不是专业演员,但想把快乐传递给每一个人。”王作平告诉记者,爱好写作的他创作了快板、诗歌、小品等作品共130篇。快板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深受大家的喜爱,部分作品还获得市县级的一致好评,被大家称为”丹棱文化才人“。他还鼓动身边有文化特长的残疾人一起参与自己编排的文化活动中,丰富了精神文化,让他们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我希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能成为残疾人和群众打开心扉,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平台和纽带。通过文化活动残疾人能获得精神力量,找寻到自身的意义和价值。”王作平说。眼下,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文化大院里,圆了自己的“舞台梦”。
如今,文化大院不仅仅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舞台、政策法规的宣传点、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点、邻里矛盾纠纷的调解室,还是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是展现了丹棱县大雅家园群众文化自觉与自信。
同时王作平还积极参加了龙滩社区的志愿者,每个星期和同事们一同前往村里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家中给予他们帮助,为他们理发,打扫卫生、陪同他们聊天……王作平表示,”我们就是抱团取暖,互相扶持。我也很感谢大家的帮助,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乐观,积极的我。”在王作平看来,自己现在的生活过得很充实,他希望往后的日子能将文化大院的传统继续传承下去,自己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来源:眉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