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紧扣新时代老干部工作形势要求,深入围绕“强基、织网、扎根”三点发力,探索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新模式。
聚焦政治建设“基本点”增强向心力
坚持市、县(区)联动,常态化开展“眉州霞光”专题报告会、宣讲会1600余场,辐射带动全市1.2万名离退休干部党员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连续8年举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培训书记、委员600余名,推动教育培训有效覆盖。深挖“家门口”红色教育资源,创新打造红色西山、星火公义、抗战将士纪念馆等5条集鲜活性、体验性于一体的项目化红色精品研学线路,分批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参观学习30余场次,将“红色基因”深植老党员内心,助推党性锤炼见行见效。
夯实组织建设“关键点”提升驱动力
实施“单建率提升”工程,动态掌握全市各部门(单位)离退休干部党员数量,对符合单建要求的单位要求应建尽建,以“发点球”方式督促指导,全市新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20个。实施“银龄头雁”工程,注重挖掘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离退休干部人才,将组织能力强、党性观念强、奉献精神强的老党员选举为支部书记,探索在职干部党员担任副书记、委员或党建联络员,充实党务工作力量。实施“扩先提中治软”工程,充分运用41个全省、全市“六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标杆作用,每年召开1次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推进会,组织全市老干系统参观学习先进示范点,实现以点带面、全面规范、整体提升。
突出银龄生辉“落脚点”激发源动力
深耕“眉州霞光”党建品牌,坚持市、县(区)整体联动,培育一地一品,将老党员工作室建设纳入“党建+银发生辉”工作格局,探索建立“党组织+工作室”工作模式,完善发展丹棱县“大雅霞光”、青神县“黄东祥文创”等52个老党员工作室。积极整合老协、老科协、关工委等“涉老”社会组织力量,吸纳2000余名“五老”组建168支志愿服务队,涉及宣传宣讲、纠纷调解、农技服务、关心下一代等内容,组织开展“党旗增辉”、“发展聚力”、“治理同行”、“文化添彩”等四大行动600余场次,构建起了老党员所长与群众所需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