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县委十四届二十次全会精神,认真抓好会议精神落地落实,县委编办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本职、真抓实干,采取“343”工作方法,不断推动全县机构编制工作提质增效。
(一)把好“三个关口”,树牢底线思维。一是把好机构编制“总量关”。根据县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有关要求,打破编制“一核定终身”的观念,在严控机构编制总量的基础上,适时调整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将编制资源更多向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等领域倾斜。二是把好编制事项“程序关”。树牢“编制即法”意识,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事项动议、论证、审议决定、组织实施等各环节审批管理,坚持层层把关,督促指导各单位严格按照权限和程序对机构编制事项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三是把好干部选拔“预审关”。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职位预审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前置审核关口,确保职位预审“零差错”,从源头防止选人用人“三超两乱”问题,切实推动选人用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二)找准“四点结合”,提升工作质效。一是找准党建工作“结合点”。以创建“精编优管·忠诚担当”党建品牌为抓手,持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讲政治、业务精、能力强、作风硬”的机构编制“铁军”。二是找准编制管理“结合点”。依托编制实名制信息系统,动态更新、实时维护机构编制数据信息,坚持“变动即调整”,不断推动机构编制精准化、精细化管理。推行“岗编适度分离”制度,盘活事业编制资源,鼓励引导更多干部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三是找准深化改革“结合点”。持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领域执法力量下沉。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依法赋予乡镇执法权限,逐步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四是找准基层治理“结合点”。认真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对《乡镇党政机构基层治理职责清单》《丹棱县乡镇属地事项责任清单目录(2020年本)》执行效果实施动态评估,着力强化“两张清单”刚性约束。
(三)强化“三大保障”,激发改革动能。一是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围绕应急、森林防灭火等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认真做好改革调研评估工作,及时完成防震减灾服务机构隶属关系、森林公安管理体制调整工作任务,持续深入开展全县森林防灭火工作体制机制和党政责任落实专项整治。二是强化编制资源保障。围绕建设“成都都市圈美丽经济示范区·大雅幸福新家园”奋斗目标,切实强化机构编制和人员力量保障,成立丹棱县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推进中心,统筹核增相应人员编制,全力推动目标任务成势突破。三是强化民生领域保障。紧盯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主动参与端淑小学“两自一包”办学模式研究应用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建设,积极探索民生领域体制机制保障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