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务之窗 -> 党委部门 -> 县委统战部 -> 最新动态 -> 正文
民族政策二十问
来源:丹棱县统战部 发表时间:2020-09-22 09:49 【字号:  

1、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每一个民族都是这个多民族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成员。我国的少数民族第一是人数多,加起来有1亿多人口;第二是居住地域广,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加起来占国土面积的64%;第三是混居程度高,一个民族往往散居在很多地方,一个地方往往住着若干民族。在中国,保持国家的统一,维护领土的完整,实现人民的团结,都离不开各民族的共同努力,56个民族情同手足,休戚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什么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中华民族是许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合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往,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共同创造历史;多元一体格局;休戚与共关系;区位独特而又重要。

4、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就是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这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5、“三个离不开”本质要求是什么?

必须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

6、什么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就是要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维护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安全,同心同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7、什么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一项群众性、基础性工作。这项活动在我国全面开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国务院在肯定和总结各地区、各部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基础上,从1988年开始先后召开了6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8、什么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交往是指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接触往来以及族际关系的协调,即指民族关系中的互动和民族关系的整合过程。

民族交流是民族关系的具体产物,涉及民族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各领域,各方面的交流,涉及物质资料的生存、精神产品的生产、人类自身的生产。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中,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认同的过程,就是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

9、怎样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坚定不移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10、民族工作的正确方向是什么?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整治方向,必须增强整治定力,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照搬任何外国模式。

11、什么是中国梦?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12、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各族群众心中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团结梦,一个是发展梦。民族工作的两件大事一个是团结,一个是发展,圆好团结梦,追寻发展梦,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13、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

民族工作主题就是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4、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基本遵循是什么?

坚持依法治国,这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必须坚决维护宪法权威和法律尊严,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民族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15、为什么民族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坚强领导,是推进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取决于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

16、什么是“五个认同?”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17、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也是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它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精神。

18、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主要有4种类型: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建立的自治地方;以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并包括一个或几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建立的自治地方;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在某些汉族人口占大多数的地方也可以以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建立自治地方。

19、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什么?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20、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