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万物复苏,丹棱县杨场镇古井村500亩雷竹迎来丰收。这是丹棱因地制宜,坚持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双轮驱动,走出的又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杨场镇古井村,漫山雷竹笋长势茂盛,一同冒尖的还有古井村集体经济。在九龙山雷竹种植基地,经过一场春雨的滋润,雷竹笋破土而出,村民们分散在竹林各个角落寻竹笋、挖“春宝”,一个个壳薄、肉肥,带着泥土气息的新鲜雷竹笋装满丰收的背篓。村民们满心欢喜,一起走出这条竹林间的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杨场镇古井村村民李兴超说:“村里面种上了雷竹,我们附近村民都不需要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方便处理家里的事情,非常便利。”
杨场镇古井村村民刘克如说:“村里面种雷竹流转了我的土地,土地收入加上我来竹林挖笋务工的收入,一年还是可以挣不少钱,而且种上雷竹后村里的风景更好了,空气也更清新。”
古井村村庄小、山地多、耕地少,以传统农业为主,以前是名副其实的零产业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但正是这样一个小村庄,在村两委的正确带领下,全体村民勠力同心,打开思路,“多点开花”发展村集体经济。2019年正式退出经济薄弱村行列,2021年村集体经济“井喷式”发展,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进入百万行列。雷竹便是古井村结合当地原有的竹林寺优势,引进业主,抱团发展,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
杨场镇古井村党委副书记李文忠说:“我们依托地理优势和地域文化,做深农业文章,延伸农业服务。2020年种植了500亩雷竹作为集体经济发展项目,2023年以来,我们集体经济增收了10万余元,拓宽了集体经济收入渠道。”
丹棱县笋竹园林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大明说:“我选择回乡种植雷竹,主要是这里的气候和土壤适合雷竹的生长,而且政府给我们硬化了道路,大力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我准备继续增加种植面积,拓宽销售渠道,发展深加工,助农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丹棱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古井村就是最真实的写照。在立足特色资源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等林下经济,推进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杨场镇古井村党委副书记李文忠说:“下一步,我们将依托雷竹产业,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化投入发展,整合农业资源,形成农业全产业发展链条,使雷竹产业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长廊’和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丹棱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