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务之窗 -> 党委部门 -> 县委宣传部 -> 最新动态 -> 正文
丹棱:秧苗首次乘坐“过山车” 进入田间“育婴室”
来源:丹棱县人民政府 发表时间:2024-04-12 09:42 【字号:  

近日,位于丹棱县仁美镇的育秧育苗中心投入使用。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悉心照料”下,小小秧苗正茁壮生长,告别了以往育秧“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

4月8日,走进仁美镇雄义村,一座白橙相间的育秧育苗中心让人眼前一亮。在生产流水线上,工人们分工协作,把秧盘有序放到设备上,将种子、基质按比例倒入机器进料口,链条缓慢带动秧盘循环转动。覆土、播种、浇水、盖基质、出盘……伴随着机器哒哒声响,一个个秧盘成品快速制作完成。

“传统的育秧方式占用秧田面积比较大,相对来说用工量也比较大,耗用的物资及种子用量也比较多,由于浸种时间很短,种子不发芽也经常发生,烧坏秧苗也是经常的事情,而且劳作辛苦了一段时间后还没有效益,通过工厂化育秧的模式,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系列的难题和各方面的损耗。”丹棱县育秧育苗中心负责人黎可学说。

在雄义村的稻田里,一台秧盘智能传输带派上了大用场。只见两名工人利用该传输带将育秧车间长出嫩芽的育秧盘运送到田间,通过补土、施肥、覆膜对秧苗进行培育。该育秧育苗中心的投用,不仅大大提高了水稻育秧质量和土地利用率,还节约了育秧成本,缩短了育秧周期。

“我们以前育一亩秧苗,需要一个人工,现在我们采用机械化,一个人工育苗可以达到50亩,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雄义村村民张从军说。

“我们从播种到催芽到育秧,都可以在这个中心完成,一个小时我们可以育1500盘秧苗, 可以栽插80余亩秧田,一天我们能生产1000亩左右秧苗。”丹棱县育秧育苗中心负责人黎可学说。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为全域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片,到2025年,丹棱县粮食种植面积将达到12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4万亩。农机作业服务作为当下粮食生产主力军,丹棱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83.78%,农业机械化正在向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们在全县粮食生产上进行了全面布局,建设了丹棱县首个机械化育苗中心,同时还投入了无人植保机、大型插秧机、收割机等机械设备,无人化、少人化的智能农机已经逐步在我县运用,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机械为主的时代,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股工作人员尹晓菊说。(丹棱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