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阻击保安团
在解放军二十八师攻克南门山入驻丹棱县城的当天,国民党二十四军起义部队也在仁美、高桥(今双桥)对西逃的王陵基省保安团进行了成功阻击。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的1938年,国民党西康省主席、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即与中共人士有过接触,1942年2月又在重庆同周恩来直接会面。同年6月,周恩来派中共党员王少春赴雅安刘部开展统战和情报工作。自此,刘文辉便通过王少春与中共高层保持经常联系。1949年秋,随着人民解放战争形势的明朗化,刘文辉同中共的联系更为密切,并接受了二野刘、邓首长关于相机率部起义的指示和阻击国民党军队窜逃西康的任务。12月9日,刘文辉与西南军政长官邓锡侯、潘文华在彭县联名通电宣告起义。刘部起义后,根据战局发展的需要,立即加强了对眉(山)、丹(棱)、洪(雅)一线的阻击防务。
12日,二十四军一三七师四一O团奉命由雅安草坝出发进入洪雅县境,后经汉王乡进驻中山坪。15日,该团一营赴洪雅县城,二营、三营继续东进。16日,二、三营取道丹棱白庙子(仁兴乡公所驻地)、张场抵达高桥后,即以三营八连、九连为第一线,二营和机枪连为第二线,在高桥场东官山一带布防。与此同时,该师副师长巫朝汉率四O九团前往丹洪公路新庙至仁美地段,扼守丹棱通往洪雅的这一交通要道。
17日,集结于丹棱的王陵基保安团,开始兵分两路向南撤逃。
一路保安团沿丹洪公路撤逃,刚踏入仁美狮子坎便遭到在此布防的二十四军四O九团的阻击。战斗打响后,保安团发起猛烈攻击,企图快速突破义军防线,夺路前逃。为迟滞敌军行动,义军且战且退,将敌一步一步拖至仁美场南安溪河,然后退至大石桥南王垭口,凭借丹洪公路西侧的山丘地势,集中火力,将敌死死阻于安溪河北岸。敌虽多次发起猛烈攻击,但都在义军的顽强阻击下败退。战斗持续至傍晚,义军阵地仍固若金汤。敌见不能越过安溪河,乃趁夜幕掩护,改道朝西北方向逃遁。
另一路保安团出丹棱城后直窜高桥。午后3时左右,当其进入溜马槽时,即遭到布防官山一线的二十四军四一O团三营八、九连的迎头阻击。布防二线的二营和机枪连,听见前方枪声骤起,迅即赶赴一线投入战斗。保安团恃其精良的武器装备和数倍于义军的兵力,轮番向义军阵地发起猛烈攻击。顿时,枪声炮声震耳欲聋,硝烟尘土遮天蔽日,义军先后伤亡数十余人,九连连长陈德明也不幸阵亡。战斗持续至下午5时许,为避免更大的伤亡,义军主动撤离官山,转移到安溪河对岸深墙沟一带,借助山丘地势继续阻敌西逃。敌见天色已暗,难以突破义军防线,乃改道向北经三百坎、虎皮寨往名山逃窜。起义部队也奉命于当晚经毛沟、青棡坡回到洪雅县城。